随着2014年学校录取结果的公布,很多结果是意料之外似乎又是意料之中。 我的几个学生中,有已经拿到卡耐基梅隆大学,维克森林大学的ED录取,标准考试差不多的学生甚至没有拿到佐治亚理工大学的录取。当客观形势我们无法改变时,能做的只有我们自己能改变的。以下就是我再强调的:
1 更深入了解美国本科教育
作为家长要广泛阅览有关书籍,多参加一些交流的网站、讲座、展会,多思考及提出一些问题并找到解答。如果有条件,可以找时间实地考察美国的学校,夏令营或短期的交流有些帮助,但我觉得最有效的还是家长陪同孩子深入并密集的考察要去的大学、学院及社区学院。
2. 尽早的规划
美国申请“至少”准备两年,最好在9年级(初三)就开始系统规划、执行,内容包括考试时间安排、活动策划等。
3. 理性的认识自己综合能力
不要只抬头看名校,还要低头看自己实力,包括软硬实力,也就是成绩、性格、身体、家庭条件、未来打算、准备时间等等。
4. 申请的文案很重要
国内同学有个错误观念,认为中介可以包装保证,或自以为英文不错就可以DIY。我认为真诚,个性及专业化的文案才是最重要。举个例子,个人标化成绩很差,essay作文却写得文情并茂,一看就知不是这个水平,那么结果可想而知。很多同学虚荣不实际,自己成绩差,却要指望“虚荣”的包装,结论是“适当”的才是最好的。
5. 标化考试的适当性
很多同学一根筋,非考到最后截止时间不放弃得最高分的机会,最后错失良机。其实注意“总体性”的搭配最好。越来越多人为了更有竞争力,act/sat同时都考,让审核官能看到他/她的各方面。我个人认为,人家有的,你最好比人家好;人家没有的你,你最好有。
早规划,按自己的“综合”条件,大处着眼,小处着手,必要时能做出适当的调整。
>>我感兴趣,马上在线咨询